文章,終究是寫給別人看的。所以一篇文章,首先得有主題,根據主題搜索材料,再通過一定的結構將材料表現出來。這個過程,組織語言的能力起了關鍵性作用。但是什么樣的語言是好的?我的語言又存在什么問題?這是一個困擾我許久的問題。而且這個問題是本科教育大課堂可能解決不了的。
工作后,單位領導同事均將和寫材料有關的工作交付我,起初靠網絡東拼西湊可以勉強應付。這個時候,對寫作的認識,停留在網絡上找很多類似的材料,然后根據感覺東拼西湊,最后勉強成形。缺乏對寫作的理解,以為只要靠網絡找好的素材,就能寫出材料來。所以,每次領導讓我寫材料,心里就會慌張起來。終于,我決定戰勝困難,從零開始。
一次巧合,我在網上找到了空筆寫作,并通過和老師的溝通,了解培訓方式,認定可以在這里學到真知識,果斷報名。經過七篇作業的詳細修改,標點符號都修改了,我在組織語言方面有了質的突破。一方面老師細心修改,另一方面,不斷地理解修改后的稿子,有些知識點語言用心體會,用心理解,并一定要記下來,聰明人下笨功夫,尤其是寫作。過程雖然艱辛,但是收獲是豐富的。對于寫作,不再懼怕,而是內心充滿自信,其次提升了閱讀能力。俗話說,師傅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知道怎么寫作后,后續得不斷加強閱讀,加強素材積累。